建立国际新秩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理解:列举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说明它们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能力目标联系国际重大时事,理解本课主要观点、知识。能够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3.觉悟目标正确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一、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难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先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分析,认识到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强化教学手段的利用,突出教学重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国际重大时事,提高认识,发展能力。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法请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及时总结。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呢?从而直接导入本课教学。2.事例导入法可以利用重大社会热点来导入本课,如北约东扩、2003年3月美国抛开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等。从而设问: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要清除障碍。那么如何解决呢?从而导入本课教学。主体内容教学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可以明确提出,要解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首先要清除障碍。那么,障碍是什么呢?布置学生阅读教材149页,由学生回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1)什么是霸权主义?什么是强权政治?布置学生阅读教材149页第二自然段,明确二者的含义。而后要强调指出“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进行概括总结。由学生自己总结二战后一段时期与当代的表现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则材料:2003年3月美国抛开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2002年底,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邀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7个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开始冷战后的第二轮东扩。学生明确两则材料后,可让学生课堂讨论、典型发言,而后师生共同分析,特别注意北约东扩,因为北约的支配者是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影响向中东欧地区渗透,从而使北约变成推行霸用心爱心专心权主义和美国统治下“国际新秩序”的工具。(3)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怎样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布置学生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恐怖主义的根源也在于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等。因此,无论是从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传统因素看,还是从非传统因素看,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都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那么,建立什么样的新秩序呢?(2)中国政府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151页3~6自然段,掌握中国政府的四点主张,而后可分别举例分析说明。教师总结:我国政府主张的新秩序是建立在各国共同利益基础上,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新秩序,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永远不称霸,我国的主张赢得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赞赏和支持。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