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一)【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形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一气相互作用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洋开发(1)海洋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2)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洋地理的二轮复习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重难点问题:有关海洋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可以结合必修模块中的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去把握,有关海洋地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可以借鉴区位地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去评价和分析。此外,从资源和国土观念出发,维护国家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一直是海洋地理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关注点主要有:以海洋科学考察为背景资料,考查相关海洋知识;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读该海域的地形、分析地形的原因,或者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重大的地质灾害为切入点,用海底扩张说、板块学说解释灾害的成因;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察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世界某海域域地形图为切入点,或是分析海岸类型、特征及利用,或是根据近几年气候变化状况给出的数据为素材,考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问题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分析海洋各类资源和海洋旅业的开发;以世界区域地图或海洋污染事件为背景,集海洋自然地理特征、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权益的保护为一体进行综合考查。【知识构建】【教学目标】“海洋地理”跨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本模块包括“海洋和海岸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四部分内容。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海洋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海洋是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环境问题事关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从全球普遍关注的海洋维权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深刻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二轮复习中,“海洋地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认识海洋认识海与洋认识海岸与海底地形认识海洋水体认识海—气相互作用开发海洋海岸带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能的开发海洋空间的开发保护海洋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维护海洋权益布规律。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具体复习时可将海底地形类型和海岸类型进行对比。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注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采用比较法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