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知识方面识记:①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能力方面⑴鉴别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涉及两方面的界限,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一是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某一哲学命题做出鉴别,知道它为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为什么是旧唯物主义的。⑵抽象思维能力:本框题运用了大量哲学史资料,许多命题都是抽象的,可以选择几个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⑶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⑷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本堂课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共同探究,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略讲哲学的基本问题,详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做作为重点和难点来突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概括介绍,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二)教学难点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知识结构(一)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心爱心专心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辨证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辨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辨证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四、疑难阐释(一)准确把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原因:①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②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得不同,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还是从主观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第二,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两个地方:第一,不要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表现和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等同起来,尤其是避免犯“哲学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样的错误。第二,不要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等同起来。有的唯心主义也是持可知论的,不过它的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