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课时2考点、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区位选择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可以对不同运输需求提出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建议。2.了解我国当代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当中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网。二、能力目标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引入地理学知识,对其无序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升。2.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交通工程项目。重、难点【教学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理解南昆铁路的修建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根据所需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教学环节一:1、新课引入: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结合教材分析归纳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小结并板书:[点拨]比较项目排列顺序运载量由大到小: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基建投资由大到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运费由高到低:航空→公路→铁路→水运速度由快到慢: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灵活性由大到小:公路→航空→铁路→水运连续性由好到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展趋势[展示图片]老式火车、普通动车组、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海上冷冻船、油轮等[点拨]从以上资料可看出现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意义在于: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量;其次,可扩大运输工具的运载量;发展集装箱运输,可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的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等。教学环节二:交通运输布局活动二:1.基本要素根据图得出,交通运输网是由不同的点和线组成的。2.影响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交通运输网的点和线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3.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讲的内容,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阅读80页案例3。(1.南昆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2、南昆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3.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小结:1.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工业的基础,电力、机械、化工工业也比较发达。读图分析(教材图4.10-4.12):鲁尔区煤炭产量下降、开采成本上升及其原因;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问题;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的原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的具体表现。小结:2.对于自然因素,要考虑地形、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比如在平原地区选线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在山区选线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遇到沼泽地应避开;地质复杂的地区,要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免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在工程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合理布局交通线,可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技术条件使得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3.起点广西南宁,终点至云南昆明,它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西南山区新开通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也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把资源丰富的西南内陆,同有绵长海岸、便捷通道的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对带动和繁荣沿线地区经济以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南昆铁路途经19个县(市)地区和吸引范围内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和较多的贫困人口。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从图5.4上可见,南昆铁路经过地区,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因此,在自然条件复杂的条件下修建铁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所以说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