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伴性遗传[考纲要求]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a)。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3.染色体组型的概念(a)。4.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a)。5.XY型性别决定(b)。6.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b)。7.伴性遗传的应用(c)。考点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类比分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细胞分裂各时期中,保持着一定的形态特征配子单个单条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上述平行关系得出的结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定律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配子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性状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即产生性状分离现象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即表现为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1)细胞内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2)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总是呈现平行关系(×)(3)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相关,是生物的遗传物质(×)(4)子代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必有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5)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6)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可能为3∶1(√)(1)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基因为C、c),并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黑色横线代表基因位置)。提示在上述染色体的基因位置的一侧写出基因即可,设紫花基因用C表示,白花基因用c表示。(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初级精母细胞(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精细胞(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命题点一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答案A解析非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表现自由组合;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数目均减半都说明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说明染色体缺失后导致了A基因的缺失,也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2.(2018·湖州高二期末)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则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D.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B正确;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且基因数目不一,因此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不定的,C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D正确。命题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3.如图所示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会出现1∶1∶1∶1性状分离比的是()答案C解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