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生物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我将从教材,策略和程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是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的,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收集资料(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教材由细菌和真菌对人们既有害处,又有益处引入新课,简洁明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直观.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以及调查和收集资料,增强比较,分析的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方面: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发酵食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物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2,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3,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科学,关注社会和乐于创造的情感.其中人类在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以及正确对待有争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策略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三,程序: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二)自主探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