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引入新课,加强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认真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手段: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教学过程:1、创造情境,引入新课纪念“5.12”灾难视频中“生死不离”片断,引入烛光组成的图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探索性质探究活动(一)如图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能发现哪些结论,然后再设问回答。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探究活动(二)观察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1)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图案上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对折等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会说出好多种,对这些结论进行整理,就是轴对称的性质。3、总结结论,得出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让学生对照探究活动(一)和探究活动(二)总结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可能会说出好多种性质,老师归纳出主要这两条性质,并板书,让学生朗读一遍。老师同时强调说明:(1)对应关系;(2)“对应线段”与“对应边”的区别。4、加深理解,应用性质应用(一)1.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对称轴,点C在MN外,CA与MN相交于点D,如果CA+CB=4cm,那么BCD∆的周长等于.2.△ABC与△DEF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则∠F等于多少度?应用(二)问题:前面我们研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通过实践我们探究了有关角平分线的性质,现在我们应用轴对称性质能进一步得出并解释一下相关结论吗?(1)第一次折叠的图形展开后如图所示,能得出什么结论?(2)第二次折叠的图形展开后如图所示,能得出什么结论?(3)连接DE时,又能得出哪些结论?趣味数学: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镜子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交流。解决问题后,再追加设问:镜子放在左边或右边,能否也变成真正的等式?然后用多媒体从四个角度展示结果。5、感悟反思,归纳小结感悟反思:通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对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这节课的收获及其自己的想法。再归纳小结:1、轴对称的性质2、轴对称性质的应用3、轴对称性质的实质:轴对称全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6、图片展示,感受数学美展现一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用轴对称性质去体会,并感受对称美。7、分层作业布置《分层练习册》P126必做C类选做B类+A类板书设计: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探究活动(一)(1)(2)(3)(4)探究活动(二)(1)(2)(3)(4)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感受轴对称,通过实践操作感知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揭示轴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