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一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水在植物体中的重要作用、植物需水的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本节首先通过实验来验证外界溶液的浓度对根毛细胞吸水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具有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因,既与前面学习的细胞和根尖的结构等知识联系起来,又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此时的七年级学生已经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体各器官的功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和根的结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例子,学生对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很感兴趣,有种一探究竟的欲望。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分析交流、组织表演等教学途径,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水在植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和植物需水的特点。2、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3、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理。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通过植物需水的特点,对植物进行科学灌溉,加强学生节约用水意识。3、通过对植物根的作用的介绍,树立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理。二、教学难点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植物生长需要水方面的知识。2、准备观察实验材料:新鲜的萝卜、食盐、清水、烧杯、量筒、小刀等。学生准备:1、组建生物探究小组,一方面,方便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另一方面,小组成员课搜集植物生长需要水的相关资料及日常生活中植物吸水和失水的例子。2、充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植物体六大器官及功能、植物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盆栽植物,问学生平时在家照料这些植物时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浇水)展示PPT图片:小孩给植物浇水、洒水车给绿化带植物浇水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给植物浇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这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二、学习新课师:同学们都认为“水对植物体有重要的作用”,那水在植物体内有哪些作用呢?展示PPT“植物器官或组织的含水量”表格、新鲜与枯萎的康乃馨图片,结合生活常识,得出水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是: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3、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思考:既然水对植物的生活如此重要,那植物体主要是依靠它的什么部位将水分吸收进体内呢?学生根据已学习过的“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回答,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满足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进一步思考:根据上一节所学“植物根尖的结构”,你认为根尖的哪个区域吸水能力最强为什么?展示PPT“根尖的结构图”、“根尖成熟区显微图”、有无根毛细胞对比图,得出根尖的成熟区是植物根部吸水最强的部位,因为成熟区有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师:当植物体具备了根(含有大量根毛)而且根外部有水分这些条件时,植物体是否就可以吸水了呢?展示教师做实验的成果:香菜+清水挺立香菜+盐水萎蔫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请学生尝一尝“水”有何不同,教师解释“清水”与“盐水”的区别简单介绍溶液和溶液浓度的概念,补充根是由细胞构成的,根吸收水分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