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2)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2)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_第1页
1/3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2)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3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2)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_第3页
3/3
单元章节§10-2课题血液循环需课时:2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和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难点: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辅助手段ppt教学程序和内容【含导入、新授、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个性修改(二次复备)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血液在心中在全身的流动情况。二、进行新课【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学生小组讨论: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1.实验材料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2.实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含导入、新授、课时小结、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个性修改(二次复备)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红,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质疑】: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2、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51页作业布置生物百分百训练板书设计§10-2血液循环三、人体的血液循环:1、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动脉血)—→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动脉血)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5、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6、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7、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8~12kPa)8、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教学反思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10-2(2)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海博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