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内容北京版生物学第一册(七年级上学期)营养物质的吸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的动物实例(2)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说出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4)复述吸收的概念及途径2、能力目标(1)类比推理能力——小肠结构与根毛结构类比3、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推导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四、教学难点:推导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五、教学媒体:大肠、小肠纵剖内外壁投影片;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材料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教学行为具体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通过旧知识引出新问题提问1、什么是消化?2、蛋白质消化的产物是什么?1、复述消化概念2、氨基酸设问食物消化后在那些部位被吸收?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讲述学习吸收的有关知识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通过类比学习小肠的结构和功能讲述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的营养素不能通过,因此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的结构和功能提问什么是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连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讲述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而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演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讲述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1、胃能吸收?2、小肠能吸收?3、大肠能吸收?4、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1、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2、大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3、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4、小肠设问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演示小肠纵剖内壁投影片提问1.小肠有什么特点?2.回忆根毛的特点,想一想小肠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1.小肠很长,其内表面具有皱壁和小肠绒毛2.增加了营养吸收的面积讲述成人的小肠只有5~6米,但内表可达200~4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篮球场。小肠内表面具有皱壁和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这种结构特点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所具有的这些结构特点是消化道的其他部分所没有的,可见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活动根据小肠结构模式图,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1、制作纸质小肠结构模型,测量和比较模型内表面积的变化,理解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于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作用。2、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结构中的那些部分?小组讨论,制作模型,测量,回答问题消化现象及特点通过讲述讨论学习提问举例说出几种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食物在那消化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细胞内讲述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生命活动也在这一个细胞内。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演示水螅捕食挂图观察讲述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有一个消化腔,消化食物。细胞内消化保留部分大多数的多细胞动物,食物是在消化道里进行细胞外消化的。结束开放式结束讲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消化分为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可以举例说明练习完成练习册习题(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连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3.吸收的途径:营养物质——循环系统——组织细胞消化现象及特点细胞内消化: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单细胞动物细胞外消化:例如蚯蚓、蝗虫、鱼、蛙、蛇、鸟、兔、人多细胞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