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物的进化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1.内容:(1)过度繁殖(2)遗传变异(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2.核心:其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3.意义:(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4.不足:(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5、基因频率的计算:(1)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个Aa=60个aa=10个,求A、a的基因频率?解:A:(30×2+60)/(100×2)=0.6a:(60+10×2)/(100×2)=0.4(2)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Aa=60%aa=10%,求A、a基因频率?解:A:30%+60%/2=60%a:10%+60%/2=40%6、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原因: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已经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了下来,并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农药失去了杀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