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根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形态和根的组成。2、描述根尖的结构,并说明根尖四个区的基本功能。(重点)3、描述根的生长过程。(重点)(难点)4、探究根生长的部位。能力目标1、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方法。2、通过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科学研究作飞。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设计相应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课前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实验,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植物根尖上,对于根尖的学习,也是由学生去观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结构及功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采集黄豆和玉米植物的根系学生准备:采集黄豆和玉米植物的根系,课前完成探究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钟这是黄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它们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什么?它将来发育成什么?学生回答复习旧知识,夯实基础,为下面根的学习做铺垫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这是同学们课前采集到的黄豆和玉米的根,除此之外同学们来认识其它植物的根,(课件展示其它植物的根)猜测一下它们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吗?认识各种植物的根现在是黄豆、玉米收获的季节,学生比较容易采到它们的根。展示其它植物的根,让学生知道根的形态多种多样。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一、根的生长1、同学们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吗?一株植物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我们以黄豆植物和玉米植物的根系为例,它们属于什么根系?有哪些根组成的?学生自学课本22页及相关链接不是学生指出主根,侧根,直根系不定根须根系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完成探究活动并记录详细的结果,课堂上共同展示,并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学生根据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阐述各个实验小组派出代表对实验过黄豆玉米的根具有代表性,而且容易采集到,学生容易通过观察认识3种根和两种根系。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明确概念,对照实物,区分概念。这个实验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准备,让学生来提这是从叶上(课件展示:从叶上长出的根)发出的不定根。2、总结:根有主根、侧根、不定根,由胚根发育成的根是主根,主根上生出侧根,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根系有直根系和侧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过渡: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根系为什么如此发达?根为什么会不断长长呢?它有特异功能吗?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一)探究活动: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课前一周进行探究)1、提出问题:根的长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关?2、作出假设: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3、制定计划: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根的尖端被切除,实验组是根的尖端完整。4、实施计划:组别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实验组长度间隔变化对照组长度间隔变化5、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6、表达交流:(1)实验组中,根的划线部分的生长有什么规律?(2)实验组和对照组得根的生长有何差异?现在请不同小组的同学将本组的探究实验进行程进行汇报,由其他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幼根上部横线距离没有明显变化,越接近根的尖端,横线距离越大,说明根的长长依靠根尖实验组幼根长长,对照组幼根停止生长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把探究学习任务下放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上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展示,并汇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在黑板上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