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起源发展的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2)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3)能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能力目标:(1)能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城市发展的阶段的特点;(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分析说明城市化的概念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利用图表、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分析周围地区城市化的进程状况;德育目标:(1)结合腾冲县城区的发展进行教学、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爱我腾冲,建我腾冲。(2)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城市的含义和形成条件;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三、教学难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四、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用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城市化的含义和三个标志;(2)运用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当代城市化的特点;(3)以当地城市为例,来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课时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到城市,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比如说伦敦、旧金山、巴黎等我们虽然没有去过,但从媒体上早就能领略它们的繁华了;而国内的城市我们就更熟悉了,首都北京、昆明、还有我们家乡腾冲。这些城市大像巴黎小到腾冲都各有特点,那么这些城市史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课教学】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板书)【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看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并思考什么是城市?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点拨:从道路建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思考)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板书)【总结归纳】1、城市的概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落。(板书)【承转】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落。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P32页图2-1-2和P31页的文字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思考】(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2)思考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共同点?用心爱心专心1(3)通过以上分析思考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总结归纳】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是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之上、、、地形平坦世界最早城市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原因)土壤肥沃(板书)灌溉、运输便利【教师引导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农业已有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不在从事农业,转而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的手工业为,促进集市的形成。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扩大就形成城市。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板书)社会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承转】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那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P32文字思考、分析)(学生回答)略3、世界城市发展的进程(板书)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数量少、规模小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出现大城市、城市功能单一功能扩展带,和专业化城市【承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地理学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城市化。下面我们就以腾冲为例一起来学习一下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P33页找出城市化的概念。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板书)1、城市化概念(板书):一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二是农村地转化为城市地区,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讲解】我们学校及周边地区在2003年以前还一片耕地,随着腾冲县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加快,原来的耕地慢慢就被学校、住宅区所取代了,这个地区就由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这里的的人们也就不在从事从农业生产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或去工厂工作或经商、从事旅游服务等。这就是所谓的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承转】那么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呢?2、城市化的三个表现(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