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重难点、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5分钟)唯物论的主要哲理有哪些?二、新授(25分钟)1.实践及其特点⑴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②实践是一种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区别于人的认识活动、理论活动。学生分析: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对实践的理解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有何差别?(投影)⑵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学生讨论: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投影)②实践具有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改造自然界还是改造人类社会,实践都是在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中的人的活动。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例1、(06年重庆)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例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物质性D.能动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要么参加社会实践,要么学习书本知识,即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但是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知识来源于。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用心爱心专心★学生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取认识的途径”(投影)◇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学生讨论:从哪三个方面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投影)◇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学生讨论:从哪三个方面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投影)④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投影)★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又统一于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完成了认识的任务,则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达到了认识的目的,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三、师生互动(15分钟)(一)练习题(第1-9为必做题,第10题为选做题)【练习1】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不应该只是人类才特有的活动B.人类的理论探索、理论活动也属于人的实践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的活动D.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也是实践的一种形式【练习2】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练习3】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C.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练习4】2001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在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