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内力因素与地表形态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4]1.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水平3-4]2.1说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综合思维]2.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内力作用及其地貌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1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易误辨析]1.“内力作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变质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二、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板块之间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宏观地形。2.六大板块图中数码①代表美洲板块,数码②代表太平洋板块,③板块代表欧亚板块,④代表非洲板块,⑤为印度洋板块,⑥为南极洲板块。3.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貌[易误辨析]2.全球的火山、地震带为什么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提示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多岩浆活动。因此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也大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三、地质构造与山岳地貌1.地质构造2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等,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形式岩层形态示意图地貌原因褶皱背斜一般成山中间岩层向上隆起有时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向斜一般成谷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有时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紧实,不易被侵蚀断层形成谷地或陡崖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易受侵蚀[易误辨析]3.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提示不能,有可能是倒置地形,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2.构造地貌含义景观特点典例褶皱山由褶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地层弯曲,常呈弧形分布,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山峰高耸、山势陡峻,悬崖处往往形成瀑布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火山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火山口中部是低凹的封闭洼地,往往积水形成湖泊日本富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长白山[易误辨析]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有何区别?提示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包括褶皱,断层,判断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判断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起伏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均为地貌类型。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3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多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易误辨析]5.背斜和向斜处采矿要避免遇到什么不同的事故?提示背斜处开采油气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考点一板块分布的判断与应用【例1】(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区域定位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