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失足遗恨的阿斯旺水坝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于1960年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但事物总是有利有弊。从建设之初至今,埃及国内对阿斯旺大坝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最大的争论点就是阿斯旺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上,尼罗河水每年泛滥携带而下的泥沙无形中为沿岸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而阿斯旺大坝在拦截河水的同时,也截住了河水携带而来的淤泥,下游的耕地失去了这些天然肥料而变得贫瘠,加之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消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了淤泥的堆积,自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5毫米的速度下沉。专家估计,如果以这个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15%的耕地,1000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此外,由于纳赛尔湖库区沉淀了大量富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埃及有位学者曾说过:“建造阿斯旺大坝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位伟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坝的人,要比纳赛尔更伟大。”二、大坝建设的几种观点支持大坝建设的人认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渔业、航运、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大坝是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必需,开发水电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利用,与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相比,大坝的利远远大于弊。反对大坝建设的人则列出了一长串大坝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淹没耕地和矿产资源,淹没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淹没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造成大批非自愿移民;阻断江河,影响航运和鱼类洄游;影响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损害生物多样性;阻碍了河流的自由奔流,甚至造成河道断流,损害了河流的健康生命;大坝蓄水导致水温、水质的变化并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大坝拦截洪水中的营养物质,导致下游河水富营养化和洪泛区土地的贫瘠化,形成了“饥饿的平原”和“饥饿的海滨”;大坝拦截泥沙,不仅淤积库容,还导致下游河道冲刷,河口海岸线退缩;大坝导致下游河道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大坝建设中滋生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弃渣、污水、噪声等污染环境,破坏植被;大坝引发滑坡、崩坍甚至诱发地震;大坝有巨大的溃坝风险,特别在战争时期是易受攻击的要害部位,是悬在人们头上的“定时炸弹”;等等。三、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长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广泛而复杂,涉及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及流域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1990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水土保持、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调、水产、下流沿江城镇布局、城市供水、水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等,并指出流域规划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的基本原则,正确地解决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整体与局部以及水土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关系。综合利用规划图选择流域主要的规划任务,清晰地反映出流域内已治理开发、近期拟治理开发和远景规划的重要项目,显示出水资源综合治理开发的蓬勃生机。防洪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的首要任务。长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很广,上游、中下游、干支流洪水都很严重,中下游洪水尤为突出。为防止毁灭性洪灾的发生,并逐步提高防洪标准,规划中拟定了堤防、分蓄洪区、干支流水库等主要防洪措施。图中反映了中下游地区主要堤防、分蓄洪区布局、干支流大型水库分布状况、易受洪水威胁的主要民垸,以及用于防洪、排涝或灌溉的大型水闸、大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