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的基本情况;懂得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应该自觉履行的各项义务;懂得劳动合同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订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懂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具体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平共处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与主要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法定程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运用: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姿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2.能力要求理解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识记的基本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如例举我国几个支柱产业的重大建项目,分析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有关知识进行解释和揄的能力。如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老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用心爱心专心的能力。如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参与社会实践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商店、饭店、银行等地方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3.觉悟要求通过本课教学,教师要勉励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关心和热爱农业,立志将来为农村经济的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建成后我国农业、工业和其他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立志就业后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的辛勤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也是每个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教学重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4.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学难点1.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课时安排共7课时。第一节三大产业4课时,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用心爱心专心1.什么是企业?企业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第一,复习前一课所讲的企业及其类型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产业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懂得无数的企业分属于是同的产业,而不同的产业又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那么,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是由哪些产业部门构成的呢?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呢?这正是本课书所要讲授的内容之一。第二,复习前一课书所讲过的企业经营者及其应具备的素质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构建起对企业经营者和产业劳动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认识,懂得一个企业就它的人员构成而言既要有经营者,又要有劳动者。由于无数的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又应该是属于某一产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厂长(经理)作为经营者处于企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