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课免疫调节一.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免疫调节二.学习内容:本周学习抗原、抗体,知道抗原、抗体的特点,本质。理解机体免疫发生的过程,知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相互作用。免疫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对于特异性免疫而言,记忆细胞的形成和作用是其核心。三.学习重点:1.抗原、抗体的概念,特点2.免疫的基本过程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四.学习难点:1.抗原、抗体的特点2.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五.学习过程:(一)抗原1.概念: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决定抗原的特异性,是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2.性能:(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2)反应原性: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3.抗原来源:可以来源于人体的内部和外界环境,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抗原4.特点:(1)异物性:抗原一般来说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角膜蛋白等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异物”,分离抵抗,予以消灭,对自身正常细胞秋毫无犯,否则会出现自身免疫疾病。(2)大分子性:抗原分子的相对分子量通常大于10000,如:蛋白质(3)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二)抗体:1.概念: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够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2.化学本质: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3.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4.发现:能特异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称为:凝集素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抗体(三)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体液免疫的三阶段:1.感应阶段:少数抗原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小部分成为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的再次刺激下直接快速的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3.效应阶段: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粘附,防止感染和疾病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四)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由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过程1.发生条件:抗原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时,体液中的抗体不能直接与这些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细胞消灭清除这些抗原2.三阶段:(1)感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基本相同(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小部分T细胞成为记忆T细胞(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3.淋巴因子:(1)产生:效应T细胞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2)举例: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3)作用: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干扰素:干扰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激活自然杀伤K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项目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对象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抗原作用方式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疫共同点1.是特异性免疫的两个方面,既各自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2.都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2)反应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