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利用海外甲醇发展我国烯烃产业的可行性分析李建新1孙宝文(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北京100083)摘要:针对当前全球的甲醇供需形势,提出了利用海外甲醇资源,采用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我国烯烃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从资源及经济性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海外甲醇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外部采购甲醇生产烯烃与常规石脑油蒸汽裂解制烯烃工艺相比的经济可行性。关键词:甲醇烯烃技术经济分析近年来,世界甲醇的生产重心一直在持续地向具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南美及大洋洲地区转移。同时,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甲醇产能也一直呈急剧膨胀状态。但世界性的甲醇产能增长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需求繁荣,相反则呈现出供应严重过剩的势态,市场过剩也造就了新一轮甲醇价格的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一些甲醇加工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日臻完善,为未来甲醇消费的增长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针对我国而言,我国总体上属于缺油少气的国家,国内石化产品产能长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利用海外甲醇资源,采用MTO、MTP等技术将成为发展我国烯烃产业的新思路。1甲醇资源状况分析1.1全球甲醇供需状况甲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是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世界甲醇生产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而我国则以煤炭为主要原料。世界甲醇生产能力总体增长较快,2005-2008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达14.5%,远远高于同期乙烯生产能力3.1%的增长速度,而同期需求年均增长率为6.5%。到2008年,全球甲醇生产能力已达68.59Mt/a,当年产量达到41.26Mt/a,装置平均开工率为60.7%【1】。全球甲醇供应已呈过剩状态。从甲醇生产能力分布看,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和中南美等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2008年已占到全球总生产能力的82%,其中亚洲占45%,中东占19%,中南美占18%。而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三地区的消费1作者简介:李建新,高级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规划、咨询工作。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0%(见表1)。表1世界甲醇供需分布及产能消费增长情况【1】Mt/a地区2008年2005年2005-2008年年均增长率,%产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产能消费量产能消费亚洲30.6512.758.161.5119.4011.0113.0240.6714.2中东12.7811.330.388.213.508.672.0613.8119.3中南美12.508.090.417.441.0611.081.304.10-6.6中东欧5.674.350.801.913.244.972.224.4913.4西欧3.262.098.193.167.123.606.99-3.250.6非洲1.861.630.061.470.221.780.201.483.2北美1.190.856.380.286.953.948.60-32.91-6.9大洋洲0.690.530.020.420.130.620.113.635.7合计68.5941.2624.4024.4041.6245.6834.5014.516.5从甲醇的全球贸易量来看,2008年的贸易量约为24.40Mt【1】,占到当年其总产量的59%,贸易量较2005年增长约3.00Mt。全球甲醇的贸易流向大致是从中南美、中东及非洲流向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目前,我国和中东地区的沙特、卡塔尔、阿曼及伊朗等国仍有大量的甲醇装置正在建设,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投产,预计到2013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112Mt/a。可以预期,未来全球甲醇的过剩状态将趋于更加严重。1.2我国甲醇的进口状况从历年我国甲醇的进口情况看(见表2),在2008年前总体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年进口量基本保持在1.40Mt上下。而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其他地区需求萎缩,大量过剩的甲醇开始涌入我国,致使2009年我国甲醇的进口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5.29Mt。自2009年6月我国商务部发布对原产于沙特、马来西亚、印尼和新西兰的甲醇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国内甲醇进口量出现缩量整理的趋势,但从2010年1季度的情况看,全年进口量仍将保持在高位。可见,海外的甲醇资源有很强的向中国出口的驱动因素存在。表2我国甲醇进口量情况Mt年份进口量年份进口量20031.4020070.84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