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2.联系现实生产和生活,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地理实践力)3.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一、昼夜更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2.形成原因3.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4.晨昏线(圈)(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5.昼夜更替的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也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图表点拨]教材P11图1-2-2,该图展示出:(1)地球面对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圈)。(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易误点拨]昼夜更替主要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公转也起一定的作用。假设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二、地方时1.地方时(1)形成:1(2)规律2.时区与区时(1)时区划分:①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②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2)区时:①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②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北京时间: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叫作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易误点拨]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处116°E的地方时。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1.原因地球的自转使得除赤道外在地球表面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3.地转偏向力(1)概念: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2)影响: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使得赤道部分略鼓,两极部分稍扁。[图表点拨]教材P13图1-2-4,该图展示出:(1)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向哪个方向做水平运动,都向右发生偏转。(2)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都向左发生偏转。(3)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简记为“南左北右赤不偏”。(1)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2)我们日常的作息安排均以昼夜交替周期为时间单位。()(3)地方时相同的两地,其经度不一定相同。()(4)在30°N纬线上自西向东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高纬地区偏移。()(5)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B.经度相差10°,地方时差1小时C.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晚D.根据地方时可推算另一地的地理位置[提示](1)×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而形成的。(2)√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时间单位。2(3)×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因此地方时相同的两地,其经度一定相同。(4)×在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故在30°N纬线上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应向低纬度偏移。(5)A[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所以,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小时,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根据地方时之差可推算另一地方的经度。]昼夜更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如下图所示。问题1(区域认知)晨昏线(圈)是过地球球心的大圆,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提示]晨线。问题2(综合思维)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提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表的晨昏线不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问题3(区域认知)晨昏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赤道与晨昏圈有什么关系?[提示]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赤道永远都被晨昏线相互平分。[归纳提升]1.晨昏线的构成及特点(1)构成(2)特点①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②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