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包括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为生物提供氧气、二氧化碳,还有氮气水圈的大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大多数分布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在超过200米的范围时,只有动物和微生物,没有植物分布。范围包括江河湖海等。为生物提供水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注:1、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三个圈层;2、三个圈层相接处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三者不能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考点精练]一、基础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请回答1-4题1.以上一段文字,包含几种生物()A.4B.5C.6D.72.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需要营养物质B.呼吸C.生长和繁殖D.反射3.黄蜂和菜花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捕食D.食物网4.如果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者,还缺少()A.非生物成份B.分解者C.消费者D.生产者5.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6.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B.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能产生反射7.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了准确了解人口状况,这次普查抽调和培训了大量调查员,要求他们与被调查人面对面谈话,并做好笔录。这样的人口普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直接调查8.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感冒病毒B.变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