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图形一、学生起点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因此可以说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在学习方法方面也多次经历了画图、折纸、合作、交流等活动来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对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所采用的方法能够适应,与此同时,学生也习惯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这就对定义的归纳有很大的帮助。二、学生任务分析基于学生已研究过了旋转知识,故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在于探究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和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且会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方法,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学生动手、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呈现素材,情境引入第二环节:类比思考,归纳定义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寻找性质第四环节:互动游戏,巩固提高第五环节:总结新知,再现重点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呈现素材,情境引入活动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五幅图片,有正六边形的地砖、风车、太阳、风扇及紫荆花。让学生回忆有关图形旋转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回答前三幅图的共同特征,再与后两幅图比较。活动目的:由于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并且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过了图形的旋转的内容,因此,很容易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仍与原图形重合,进而追问,这几幅图能否都旋转一个相同角度后与原图形重合,经学生讨论得出前三幅图都可以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从而引出课题——中心对称图形。注意问题:对于提问这几幅图能否都旋转一个相同角度后与原图形重合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风扇和地砖都可以旋转与原图形重合,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继续进行引导。第二环节类比思考,归纳定义活动内容:(1)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风车,通过旋转自己做的风车来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能够指出对称中心在哪里,并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2)通过多媒体呈现三幅图片,提出问题:下面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中心,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活动目的:对于(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通过对风车的旋转,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叙述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能够更好的理解对称中心。对于(2),是为了巩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于三角形,以反例出现,是为了让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注意问题:对于正三角形,学生通常会直观的认为是中心对称图形,那就让学生说出它的对称中心,然后再按照自己说的“对称中心”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答案自然会出现——正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于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用到非数学语言,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寻找性质活动内容:(1)通过多媒体呈现平行四边形ABCD。提出问题: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你又是如何判断的?如果是,它的对称中心在哪?通过旋转后,点A将与那个点重合,点B呢?如果把对称中心记为点O,那AO、BO、CO、DO四条线段中,又有那些相等的量呢?(2)通过多媒体再次呈现飞机的双叶螺旋桨。提出问题:点A绕对称中心O旋转将与哪个点重合?AO、BO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一对对应点与对称中心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活动目的:对于(1),经过逐层发问,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带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上,过渡自然,易接受,并且验证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对于(2),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中心对称图形上的相等线段,并且由两幅图形可以将问题理解的更明白。对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