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密铺的特点,会辨别一些能密铺的图形,创作密铺图案。能力目标:提高分析图形、合情推理的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审美情趣。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平面图形密铺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拼图、交流等活动,体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由于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同学们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因此兴致盎然,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初步了解了数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等几何概念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对几个平面图形的镶嵌问题进行研究,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正多边形的有关性质的理解。例如对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初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课堂教学的流程大致如下:一、课前师生收集镶嵌图案并提出问题;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十分丰富,教师课前应分析有关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思维水平以及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出课堂的问题串,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二、课堂展示互相交流有关镶嵌图案,明晰镶嵌概念;在收集、观察图案的基础上发现平面图形镶嵌的特点,从而师生共同得出平面图形镶嵌的概念。三、通过系列活动展开课堂教学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对于正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镶嵌问题,学生应该都比较熟悉,由此展开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能否密铺,并思考还有哪些正多边形也可以镶嵌整个平面,从而阐明一种正多边形就能够密铺的条件及可能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从特殊到一般进一步研究一般的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的镶嵌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对于单个多边形的镶嵌问题,基于学生的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里主要研究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的镶嵌问题;在“应用巩固”环节中进行图案设计,让学生体会将基本图形的某一部分平移、旋转等可以设计出能密铺的基本单位,为下面独立创造有特色的密铺图案提供范例,用图案(3)的密铺过程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多个多边形的组合镶嵌,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展示和设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而并不希冀获得一般的结论,因此这里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四、反思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收获侧重于知识和方法,体会侧重于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诸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课件和、教材中的图片情景等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主要是对学生课前所提出的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难度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从而确定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研究等,对学生设计的图案进行评价;评价方式: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