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课时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3.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复习导入)上节我们讲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大家还记得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吗?学生: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具有冷湿的特点。教师: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教师:二者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屋顶坡度大是为了减少积雪对屋顶的压力,便于泄水;冬季寒冷且多大北风,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防寒保温。教师:大家掌握的不错!由此看来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很大。事实上,气候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东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火坑,冬季出门人们要穿的很厚,东北人爱晾干菜和腌酸菜,东北人喜欢滑雪滑冰等等。其实,气候还影响到一个重要的学生产部门,大家说是什么部门?学生:农业。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清晰简洁,直奔主题。及回顾复习了上节的旧知识,又引出了要学的新知识。比较自然。导入二、教师(播放2013年8月东北三省的洪涝灾害视频):此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学生活,也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工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同学们了解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公概括吗?学生:不了解。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三省,了解其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一是体现了学习对学生学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日常学生活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推进新课教师:(出示北大荒和北大仓图片)虽然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但它却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让学生阅读P17——P18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北大荒北大仓1.本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2.本区主要有哪些农作物?3.随着农业的发展,本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老教师适时点拨)【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让学生自己阅读把知识点找出来,如不全面,老教师适时补充,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自学后展示答案:1.本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地形地势:①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土壤:②肥沃的黑土地气候:③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存在的不足:①气温低,只能一年一熟;②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学生低温冻害。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甜菜等3.问题:湿地面积锐减,学生态环境恶化。措施:为保护环境,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教师点拨】由于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阔,而人口较少,所以人均耕地多,因此,对粮食的消费量较少,粮食的商品率很高,超过了60%,东北三省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1/4左右。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是随着不断的开发,也出现了湿地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学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恢复学生态,国家已停止开发。教师:你如何评价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学生:既有有利的一面,如:土地肥沃,雨热同期、机械化程度高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学生低温冻害等。教师:很好,任何事物不能只有好处或坏处,我们应该全面看问题,趋利避害。【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看到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才能准确全面地看问题。【课外拓宽延伸】教师(出示课外资料:“湿地的八大学生态功能”和。让学生读P18“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设计意图】补充有关湿地的课外材料,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教师:出示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图,让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