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由果索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时相关的图、表、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小诗: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讲授新课](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电脑屏幕显示)(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依次显示教材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每一幅图,并配有语言解说。(这样能让学生听觉、视觉都受到刺激,教学效果好)(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在屏幕上出现板书内容:耕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林地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大国相比,我国山地面积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10,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的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我国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3、[统计表]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土地类型面积(万平方千米)世界位次中国人均(平方米/人)世界人均(平方米/人)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95.148022501林地128.6510857170草地313.3326446235[统计图]1、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2、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教师总结)总量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屏幕显示板书)总量丰富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优势类型齐全(教师总结)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对农业发展不利。(屏幕显示板书内容)人均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矛盾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比例构成—耕地、林地少—后备土地不尽合理难利用土地多资源不足[课堂小结]土地是自然资源,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