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自然资源种类,体会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2.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图片的含义,结合数据分析,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讲授新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概括,小组讨论【学生竟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教师补充】还有气候资源.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教师展示课件】生活离不开资源【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课件显示】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展示课件】“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展示课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干旱土地沙化【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和反方,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答辩.【设计意图】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答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后反思】本节课力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