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4.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2.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教育。学习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学习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南、北方各方面不同的照片。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学生看书独立完成下列各题。)注意:第(1)(2)小题结合图需要再明确一下。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份度等温线,mm等降水量线一致。2.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与温度带、典型植被林与林的分界线。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4.北方河流流量较,南方河流流量较。5.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6.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二、合作提升:(分别布置各学习小组需要完成哪部分表格的填写,组内合作把结果呈现在前黑板和侧黑板上。)1.自然环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差异原因植被类型河流流量2.人文环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差异原因农耕制度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粮食油料糖料传统运输方式的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剧种和乐器园林建筑三、展示交流:(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及时巩固。)1.自然环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400~800mm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平原、高原、丘陵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差异原因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差异河流流量流量小流量大降水差异2.人文环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差异原因农耕制度差异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气候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主要农作物粮食小麦水稻油料大豆、花生油菜糖料甜菜甘蔗传统运输方式的差异陆运为主(汽车、马车)水运为主(船)地形、气候传统民居的差异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坡度大,墙体高气候剧种和乐器梆子、秦腔、唱腔高亢。唢呐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箫园林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小巧玲珑地形四、拓展延伸:1.找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拓宽视野。2.了解区域内部差异: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3.(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4.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五、反思板书: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板书设计同上面表格。六、达标检测:1.选择题(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A、阴山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C、秦岭——淮河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