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出口果蔬罐头风险分析报告本风险分析报告按照食品风险分析原理,通过对出口果蔬罐头生产全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管理措施,适用于蔬菜罐头、蘑菇罐头、水煮笋罐头、水果罐头等果蔬罐头产品。一、风险评估(一)风险识别1.原料可能产生风险出口罐头原料来自种植。经调查,种植过程中主要品种可能使用的农药有:(1)番茄:代森锰锌、杀毒矾、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菌清、三氯杀螨醇、毒死蜱、敌敌畏、矮壮素(CHLORMEQUAT)、助壮素(MEPIQUAT-CHLORIDE)、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阿维菌素、百草枯(Paraquat)、久效磷、吡虫啉和乙烯利等。(2)蘑菇:多菌灵、乙酰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甲胺磷、克百威、阿维菌素、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脂菊、二嗪磷。(3)笋:敌克松(对二甲氨基苯重氮磺酸钠)、退菌特(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敌敌畏、甲胺磷、草甘磷、乐果、毒死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六六六、甲基对硫磷、狄氏剂。(4)花生:吡虫啉、乐果、马拉硫磷、克百威、氯氰菊酯、氟虫脲、阿维菌素、三氯杀螨醇、辛硫磷。(5)荔枝: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亚胺硫磷、喹硫磷、灭多威、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辛硫磷、呋喃丹、甲胺磷。(6)芦笋:代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氧乐果、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毒死蜱、辛硫磷、丁酰肼。(7)豆芽:无根素。(8)香菇:甲醛、氟虫腈、阿维菌素、多菌灵、甲氰菊酯、氯氰菊酯、辛硫磷、甲胺磷、灭多威、氰戊菊酯、溴氰菊酯。2.加工过程可能产生风险出口罐头产品加工主要工艺流程:原料验收→原料分级清洗→预煮、漂洗→整理、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保温或商业无菌检查→包装。加工企业均制订SSOP,建立HACCP计划,对有关危害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因卫生控制不到位、加工流程时限超过产品工艺要求、加热或杀菌不充分、冷却水不符合工艺卫生要求等原因导致微生物残留;加工过程设备或工器具维护不充分,可能导致异物混入。3.相关标准要求蔬菜类罐头主要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海地、俄罗斯、智利、马来西亚、多哥、安哥拉、加纳、西班牙、新加坡、德国等100余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量前三位为笋罐头、番茄酱罐头和食用菌罐头。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18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的农药(19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限制使用的农药(2种):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日本:在“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对番茄、蘑菇、笋、蘑菇等蔬菜和水果都设定了农残限量标准。但在罐头食品中,仅对番茄酱设定了三项农残标准,详见附件。此外,规定矮壮素(CHLORMEQUAT)<0.05mg/kg、助壮素(MEPIQUAT-CHLORIDE)<0.01mg/kg、铜<10mg/kg,甜蜜素不得检出。欧盟:出口欧盟罐头食品不得被检出含未经欧盟批准的转基因成份(如NPTⅡ基因、CaMV35S启动子等),锡<200mg/kg;番茄酱罐头铅<0.1mg/kg、矮壮素(CHLORMEQUAT)<0.05mg/kg、助壮素(MEPIQUAT-CHLORIDE)<0.01mg/kg,其他农残限量标准详见附件。美国:在罐装食品中,对番茄酱设定了农残限量标准。美国、加拿大:叠接率≥50%、紧密度(大罐)≥70%、紧密度(中、小罐)≥60%、完整率≥50%新加坡:铜<30ppm,铅<1ppm,砷<1ppm。澳大利亚、新西兰:锡<250ppm。俄罗斯:番茄罐头铅<1ppm、锡<200ppm、总砷<0.2ppm。各国、地区相关果蔬原料农残限量标准详见http://www.tbt-sps.gov.cn/foodsafe/XLBZ/Pages/default.aspx。4.风险监控和出口检测情况分析2010年共抽取食用菌和藻类罐头监控样品10个,得到30个监控数据,所检样品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