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主备人备课时间第6周星期第3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季风气候显著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知道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据,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然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人:(1分钟)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二、自学自测:(12分钟)出示多媒体,请学生认真阅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气候区,西北地区大多是气候、青藏地区是独特的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特征。2、有利条件:气候,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3、我国季风气候区就是指能收到影响的区域。4、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5、南方雨季(长、短),北方雨季(长、短)。6、如果夏季风推进迟缓,则会导致“”,如果推进迅速,则会出现“”。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一线。自测中发现不能独立完成的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三、讨论答疑。(15分钟)1、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风向性质范围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夏季风偏南暖湿〔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2、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3、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四、当堂达标。(14分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课堂训练。五、课堂小结。(1分钟)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