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雨专题三标题写景散文——《风雨》课型新授教案序号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笔记本、练习本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朗读课文,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揣摩、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在文中的作用。3、把握文章思路。4、感受贾平凹的语言魅力。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学生活动设计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1.组内互读,同时标记各段所写景物,做好小组展示准备2.小组展示,梳理文章内容,明确各段写了哪些景物。3.师生点评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借助于描写西北小村落里那些易见的景物在一场风雨中的千姿百态而表达了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学生活动设计三:赏析语言,学习写作技巧1.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技巧2.组内合作,欣赏语言及写作手法。组长合理分工,做好展示准备。小组展示,组间互补,教师点评、点拨生整理笔记,识记巩固,师抽查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写法。“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中“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略)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练习:写作训练片段练习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塞下曲》)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雪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中云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1、能积极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材料,全面实用。2、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能主动反馈学习成果,思路清晰,表达准确。3、朗读时能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写景散文的一系列写作手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