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科目数学教学对象设计者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悦。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发现解题规律.(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4、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师课前制作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一问题1: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问题2:(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莲山课件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学过程形成概念观察下面单项式5a与9a-5mn与6mn-xy与8xy0与5有什么共同点?2.思考: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强化概念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1)x与y;(2)ab与ab;(3)-3pq与3pq;(4)a与a;(5)ab与abc;2、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3、填充:在()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与-xy是同类项;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情景二讨论(一)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请问这个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讨论(二)怎样用代数式表示这两种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9a+6a=(____+____)a=______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