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重难点分析: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2、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五、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与探究、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回答的竞赛法。六、课前准备老师: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准备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等。学生:自制的米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werPoint课件。提前两周开始准备。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从有盖的瓶子中变出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等。这些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1节,发酵技术)倾听问题,齐声回答。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现在请各组代表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说说你们的体验。各组同学跃跃跃欲试过渡句:我们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米酒的历史,米酒的制作与哪些微生物有关?第三小组的同学举起他们的酒瓶子,并回答问题。(一)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板用PowerPoint展示制作甜酒的过程及注意事书)课前,老师已经为大家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米酒,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2.在蒸锅上放好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后蒸熟,将蒸熟的糯米饭用凉开水冲淋,冷却后装入清洁的容器中。3.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槽。4.盖好容器,将它放置在温度为25-30℃的环境中。课堂探究:1、为何先将糯米煮熟?2.酒曲是什么?为什么要待米饭冷却以后再加酒曲?3.为何将糯米饭压实?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4.制酒过程中能否打开容器?为什么?5.制酒温度有要求吗?为什么?6.酿好的酒酿表面为何有一层泡沫?4、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项,并出示课下自制的甜酒,邀请其他同学课下来品尝。小组讨论、思索、回答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米饭为原料进行进行酒精发酵。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酿制的时间过长,米酒的甜度会减小,酒味变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教育:其他同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尽你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美味的米酒和可口的泡菜。不过要记得提醒家人,饮酒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喝酒。(二)制作酸奶(板书)请第一组的代表上前展示。1.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2.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