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导学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的章节:第八章第三节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掌握“消元法”;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初步体会化归思想3.用举例分析的方法指出字母“代”数的意义,经历将实际应用问题抽象为代数方程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认识方程模型,会用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运用,掌握找等量关系分析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在分析等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逻辑美。2、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八章第三节新授课,是整个第八章的一个难点内容。是对整个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由于所探究的问题数量关系复杂,教师需要认真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来分析数量关系。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初期,思维活跃但不稳定,而且个体差异大,对于问题的的感知还比较肤浅,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还很吃力。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学会构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再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价值。五、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六、教学难点:理清题目中较复杂的关系,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适当的讲解辅导。教学反思: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分析数量关系能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分析而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由于采用媒体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一部分学生对于表中的内容确定还是不理解,他们不知道表格的内容如何确定,需要进一步提示和引导。一.预习案设计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1、用、用15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基础知识。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基础知识。2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例题,完成预习自测。、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我的疑惑””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合作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一、旧知回顾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是什么?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哪些?3、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是关键?二、教材助读1、这样正确设出未知数?2、在列方程组的时候应建立怎样的等量关系?三预习自测: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2)现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2张共计85元,问5元、10元的人民币各几张?(3)已知2个网球拍和1个乒乓球拍的价钱是200元,2个乒乓球拍和1个网球拍的价钱为160元,问一个网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拍各需多少钱?买3个网球拍和5个乒乓球需要多少钱?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预习案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注意力,营造学习气氛,激发探索热情。给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链接:《孙子算经与鸡兔同笼》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一道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