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咏物言志教案3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高中语文 咏物言志教案3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咏物言志教案3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咏物言志教案3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咏物言志诗教学目标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参考教参网络教案授课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导入:我们已经对托物言志诗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相关试题的训练,来考察大家对此类诗歌的掌握情况。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1、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或)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又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2、咏素蝶诗刘孝绰(南朝)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2)这首诗中山泉具有怎样养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2分)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1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3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光。帙,包书的布套。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⑶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三、课堂总结四、布置作业讨论、交流、点拨课外作业整理所讲练习教学小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咏物言志教案3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