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李逵负荆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呼延灼(zhuó)2.绾个扣儿(wǎn)3.发髻(jì)4.弩子(nǔ)5.揪住(jiū)6.箭疮(chuāng)7.脸颊(jiá)8.蹙秋波(cù)9.掳掠(lǔ)10.筵席(yán)(二)多音字1.泊2.咽3.畜4.蹊5.差6.朴二、写准字形1.2.3.4.三、用对词语1.化妆化装例句①公安局民警化装成建筑包工头,一天抓获两名外省逃犯。②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查出六批化妆品与被禁用物质相关。辨析两者都是动词,都有打扮、修饰容貌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区别。“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修饰容貌。“化装”不仅指头部、面部,还包括身体。2.径自径直《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它生动而深刻地描写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作者写农民起义,不满足于写农民起义的一两个片段、插曲,而是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从发生、发展到衰败、瓦解,全都收入笔底。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形象地表现和反映历史上的一场农民起义从首至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让人们深入地思考。这支队伍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为了树起反抗的大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他们进行的是武装的斗争,而不是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是贪官污吏,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随行。宋江到京后想通过与皇帝素有联系的李师师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认为宋江是贪恋女色,于是怒火中烧并在门外闹起来。宋江的计划泡了汤,慌忙带人马杀出京城。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例句①泰国当地接团社因要求台湾旅行团成员追加费用不成,竟将50余名团员丢弃在路边径自离去。②一女子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辨析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①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②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四、积累成语1.口是心非:指嘴里说一套,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套,心口不一致。2.负荆请罪: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人认错赔礼。3.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五、古今异义1.暗地里叫人出来接纳古义:接待今义:接受,采纳2.我教你一个法则古义:办法今义:规律,法规3.李大哥不要赶,我自有道理古义:方法今义:事物的规律或事情、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六、一词多义1.方2.谢3.径4.与5.却6.若7.莫(对应学生用书P8)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的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别号耐庵。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延祐元年(1314)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辞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作品:所著《水浒传》成为我国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评价:元末明初文学家、小说家。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宋徽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被编成了剧本,写成了故事。最后,由元代的一位作者施耐庵将它们整理,重新创作而成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