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能区别矿物、岩石和矿产的概念;熟悉常见的矿物和岩石。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以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不断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岩石与矿物、矿物与矿产的关系;2.岩石的分类及其成因;3.三大类岩石的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教学难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理清矿物、岩石、矿产(矿石)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矿物、岩石标本让学生来熟悉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运用图示法、综合分析法来讲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运用“三板”教学法来讲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教具准备矿物、岩石标本、投影胶片、板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第一单元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分别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但是,人类毕竟是生活在地球表面,所以说,陆地和海洋是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而陆地则是人类的家园。〔讲授新课〕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板书)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板书)一、矿物和岩石(板书)(导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理解矿物、岩石、矿产、矿石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讨论)略(教师小结)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化学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矿物,矿物又有规律地聚集形成岩石。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矿物“有用”与“没用”只是相对而言。“有用矿物”是指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被工业上开采利用,就是矿产;富含矿产的岩石就是矿石。(板书归纳)(学生活动)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让学生分组来观察,熟悉常见的几种矿物、岩石,并提出以下要求:1.熟悉哪些是造岩矿物;2.分清三大类岩石;3.花岗岩、大理岩分别是由哪些矿物组成的?(补充讲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谐音“养闺女贴给哪家美”来记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但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通过展示几种矿物的标本解释)。图3.6显示的是沉积岩的岩层分布状况。在不受外力因素的影响下,沉积岩是一层一层地呈水平分布,最先形成的在最下面,时间最早,依次愈往上,时间愈晚。“品位”是指矿石中金属或有用成分的单位含量,它是工业上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例如,工业上炼钢铁,首先要找到铁矿石。若100吨铁矿石最后能炼出60多吨钢,说明这种铁矿石的有用成分含量高,即品位高,为富矿;否则,有用成分含量低,即品位低,就称为贫矿。让学生思考、讨论图3.4、图3.7下面小字中的问题。解释图3.4下的问题:1.花岗岩和玄武岩虽都属于岩浆岩,但是生成条件是不相同的。花岗岩生成于地壳内部,经受的温度高、压力大,比较坚硬;而玄武岩是火山活动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2.花岗岩属侵入岩,玄武岩属火山岩,后者的物质组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故气孔较多。图3.7下的小字问题为开放性的问题,只要学生答的有道理,均算正确。(引导、分析)刚才通过对图3.4的分析,知道了岩浆岩的形成原理。那么,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对图3.5的分析可看出,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因素(风吹、日晒、雨打、水冲等)的长期作用下,逐渐使大块岩石变成碎石、沙子和泥土,又经流水、风的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沉积的,所以有较好的分层结构。因此,含有化石和具有分层结构是沉积岩的明显特征。(承转)岩浆岩不仅可以变成沉积岩,还有可能变成变质岩。请同学们读图3.8。(提问)岩浆岩或沉积岩形成变质岩,需要什么条件或什么作用?(学生)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教师)对!如石灰岩在热力作用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变成板岩。(承转、过渡)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