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与时代的关系,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2.辨析新旧词语更替的原因。3.理解新词语来源、基本特点。4.新词语的规范使用——既要宽容,又不能失之于轻薄。【教学难点】1.词语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2.了解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课型】活动课【教学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PPT教学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注解新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备胎”不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不是由纯种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二、学生活动:旧词语消失和新词语出现的原因(讨论)师:国内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推出了第5版,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新词语数量激增。其中新增词语6000余条,删去陈旧过时词语2000余条。2016年12月《牛津英语词典》宣布增加1500个新词。为什么有些旧词语消失了,有些新词语会出现呢?以课本第69、70页所列的餐馆用语为例,说说几部文学作品中对餐馆和就餐时人物以及场景描写中的用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回答:1.有些词语只在过去使用,而现在已经不使用了;如“酒幌”“客官”“掌柜”“堂倌”“跑堂的”2.有些词语是在近几年才出现;如“厨师”3.有些词语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但依然使用。师:这些变化有没有基本的规律可循?1.词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2.时代变了,对人和事物的称呼和说法也要跟着变化。3.新的工作岗位或新的就餐形式出现了,或是为了替代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词语。3.变化不大的词语主要是服务用语,原因是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对顾客的尊敬是没有变化的。师:总结:旧词语消失和新词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社会生活的发展。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词语。“反馈”:泛指信息、消息、反映等返回。“热点”:喻指在一定时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或议论的问题。以上这些词都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继续在博士后流动站深造、研究的学者这个词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由若干的电子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是英文“internet”的意译。“人工智能”:利用电脑模拟人脑智力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之一。这些词语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前卫”本为军事、体育术语,指走在队伍前面的卫队或在球类比赛中担当助攻与助守的队员;现多指超前、时髦。这个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词汇就像一台灵敏的测量器,记录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个时代的“流行语”负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除了上述原因你们认为还有什么原因?生:(讨论回答)1.传媒的影响(网络、电视凭借巨大的优势,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如“人肉”“超女”“玉米”“壁咚”等)2.跨文化交际(国际上的、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促使大量外来词涌入,如五四运动的旗帜“民主”“科学”翻译成“德先生”“赛先生”;不少方言词出现,如粤语的“炒楼”、北方方言的“忽悠”)3.文化心理、价值追求(语言不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民族精神的折射)师:如“美特斯·邦威”乍看以为是进口货,但却是温州的服装品牌,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生:是洋品牌质量高,价格贵,穿了有品位,许多人愿意穿洋品牌,商家便迎合公众的这种心理。还有,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商品走出国门,便纷纷为自己的商品、公司打上洋商标。师:所以新词语不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文化、心理的改变。正如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所说的:“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三、思考探究:(一)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师:讨论:请以下列新词新语为例,讨论它们的来源。粉丝买单三个代表的士龙头(企业)博客作秀侃搞定开涮大腕儿前卫硬件下课一国两制超市编程豆腐渣(工程)炒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