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想一想,议一议•右图画出了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思考题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生物因素:鹰、云雀、麻雀、蝗虫、兔、蚯蚓、草、蘑菇、土壤中的细菌。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牧草必须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思考: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所有的植物、所有的生物是生态系统吗?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生态系统吗?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么的呢?资料分析•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讨论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树、昆虫的幼虫、啄木鸟之间是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2、树桩腐烂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腐烂的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吗?树桩腐烂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细菌、真菌将树桩和苹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给植物重新利用,所以树桩和苹果最终会消失。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可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请同学们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善。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活动:•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如果没有我,生态系统会怎样?•如果地球上没有分解者,人类会面对什么样的情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举例:草原中有兔、狐。组织学生尝试正确书写食物链。草原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兔吃草,狐吃兔,这就是一条食物链。如:草→兔→狐,注意: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观察与思考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很多、数量庞大。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食草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这就构成了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