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研究[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2.提前1-2周布置观察实验任务,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简要说明实验要求、注意事项。3.“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复习,引入新课1.请学生描述三刺鱼在繁殖季节的行为表现,推断科学家研究三刺鱼繁殖行为时采取的方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思课法,并说明作出推断的依据。2.请学生说明为什么一个蜂群中只有一只蜂王,而一个蚁穴中可以有几只蚁后共处却相安无事?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工蜂、兵蚁不能生育的?考和解答上述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一个新课题——动物行为的研究,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1.指导学生阅读四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提出问题:(1)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科学家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3)科学家得出了什么结论?2.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填写。名字国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法布尔弗里施廷伯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完成表格的填写名字国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法布法国昆虫观察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中领悟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巩固加强根劳伦斯4.教师纠错答疑,引导学生总结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尔弗里施奥地利蜜蜂色觉观察法实验法廷伯根英国银鸥幼雏求食行为观察法实验法劳伦斯奥地利小野雁学习行为观察法实验法学生回答:观察法和实验法。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1.提出问题:(1)什么是观察法?(2)什么是实验法?2.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再次分组阅读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基本要点,找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老师强调:观察法可以单独使用,实验法却离不开观察法。3.举例说明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回答问题:(1)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分组阅读案例,讨论交流,总结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仔细听讲,认真领会,将观察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再次阅读案例,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基本要点、区别与联系,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举例,激发学生自己动(1)观察草履虫对光的反应。(2)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3)公鸡攻击行为的研究实验法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知道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观察法,什么情况下适合用实验法。手探究动物行为的欲望,引出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的行为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提问:蚂蚁喜欢取食哪类食物?2.指导学生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每一问题加以点评,然后和学生一起确定以“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呢?”作为探究活动的问题。(2)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