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3.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课时安排共二课时。第一课时: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比较。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对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教具准备投影仪、微机、大屏幕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小烧杯、灯泡、导线、石墨电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0.5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蔗糖,酒精溶液。0.1mol·L-1的Na2CO3、K2CO3、HNO3、H2SO4、Na2SO4、BaCl2、CuSO4、AgNO3、HNO3溶液。●教学过程[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可将其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又可将其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其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甚至还有其他分法。[屏幕显示][过渡]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提问并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追问]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其过程可用什么方程式表示?举一例说明。[回答]由电离产生,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过程,如NaOH====Na++OH-。[再问]你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回答]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讲解]酸、碱、盐等在熔化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我们把它们称为电解质。[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生阅读]P13第二自然段。[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HCl、NaOH、K2SO4等。[讲述]上述物质中蔗糖和酒精无论是水溶液中或是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称其为非电解质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讨论]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请结合下列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归纳。[投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B.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E.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师生共析]电解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为导电的外界条件,二者有其一能导电,就为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是表面现象,导电的前提是电离。而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取决于化合物的内部结构这是内因。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或某些共用电子对有偏移的共价化合物。酸、碱、盐、水是电解质。剖析概念时还应注意最后三个字“化合物”。选项A不正确,因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才是电解质,它溶于水时可以导电。选项B正确。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其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如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化)则可电离而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选项C正确。氯化氢是共用电子对偏移较多的共价化合物,液态时虽不导电,但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H+和Cl-,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选项D不正确。三氧化硫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SO3+H2O====H2SO4。生成的H2SO4是电解质,在水中可电离:H2SO4====2H++SO24。所以能导电。这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