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搭起创新的桥梁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创新思维闪光”,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层次“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创新与知识积累的关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情分析:初二的同学思维活跃、天真活泼,对大千世界有无数的幻想,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怎样才能变成现实?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下的探究,展开想像的翅膀,不断实践。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情感与想像,引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2、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3、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创设情境与活动,还时间与学生,还空间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播放录象: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片段。教师引领:人类有无数美好的幻想,其中能在空中飞翔便是其中之一。今天这些幻想许多已成为事实,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便是人们在征服自然、探索世界的一个缩影。那么,当你看到这些时,你想到了什么?如何搭建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二、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点,完成黑板上的提纲。三、合作探究:探究1很久以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商讨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都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的。”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不屑的说:“那是难免的,你说该怎么办呢?”由于清洁工天天在这里上班,对这座楼十分熟悉,再加上他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他立即说:“我会把电梯装在楼外。”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请思考回答: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2相传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虽然因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精神长存。人们为了纪念他,特意把月球上的一座山命名为“万户山”。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中国第一个太空人由此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想。请同学们思考:创新与想象是什么关系?小活动打破你的定势思维,考考你:课本75页探究3思维不同,结果不同有甲乙两个推销员奉命去南洋某岛国推销鞋。甲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该岛土人全都赤足,不习惯穿鞋,没有需求,鞋在当地没有市场。乙回来却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说:“该岛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首先开拓者将可获得极大成功。”在这里,甲根据经验认为无市场,而乙却展开创造性思维。从而得出潜在市场的结论。请回答: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探究4一林场有位郭师傅,长期生活在林区,深知火灾的危害,想发明一种新的灭火工具,长期苦思,不得其解,一天睡前停电,风吹灭蜡烛,突发灵感,想到利用风力灭火。后来集大家的智慧,研制成了风力灭火机。这说明什么问题?读一读:多媒体显示重庆:10岁小学生发明“手指鼠标”电脑鼠标大家见得多了,可是你见过不用整个手掌、而是只用两个手指头就可以操作电脑的鼠标吗?下面我们就带你去看一看。这个独特“鼠标”,外形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盘,分成左右两部分,一根连接电脑的连接线从圆盘一侧延伸出去。大家不要认为这个鼠标又是哪家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