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送魏万之京》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送魏万之京》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_第1页
1/4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送魏万之京》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_第2页
2/4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送魏万之京》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_第3页
3/4
《送魏万之京》备课时间上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送魏万之京》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和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教学参考教学参考授课方法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颀(690?-715?),赵郡人。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和当时的诗人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诗的影响。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二、根据注释,自读课文(一)、离歌:离别的歌。云山况是客中过:何况你途中要经过重重云山。催寒近:催得寒气越来越近。向晚:傍晚。空令岁月易蹉跎: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二)、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刚刚渡过黄河。心中惆怅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经过重重云山。函谷关的树色催得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不要把长安看作看作行乐的地方,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6、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两联,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一清。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三、赏析全诗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2、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4、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情愫。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或者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眇的意境。5、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作者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四、作业布置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回答有关问题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整理学案课外作业完成学案教学小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送魏万之京》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