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随机事件【说课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来自牡丹花城、古都洛阳,很高兴能有今天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首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今天共有20位选手参加比赛,那么我拿到本次比赛的第一名,有可能吗?机会大吗?没错这是一个随机事件,它的发生是存在偶然性的,但是偶然之中不都往往蕴含着必然吗?今天我就以《随机事件》一课为例,领悟新标准,尝试新教法,并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用意和体会,敬请各位老师评议。首先让我们来看内容简析。《随机事件》一课选自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的第一节。从小学至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问题其结果多数都是确定的,而从本节课开始就要接触一些结果不确定的情况,那就是随机事件.它不但是概率论的基础,而且还直接地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学好它,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与生活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要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能对这三类事件加以区分。(2)过程和方法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求知的成功,同时感受偶然中有必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切实感受随机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哪些是确定性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这是因为随机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而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又确实存在差异。只有真正感受到了随机事件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进而更好地学习概率的知识。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抓住这一学情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采用问题化“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伙伴的帮助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只是我在备课时心中的设想,它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呢?那还要看具体的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以下的六个环节。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为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5个事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随机事件》。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组织比赛,构建新知。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进行摸球比赛,摸到红球最多的组获胜。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游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公布结果并打开盒子,让孩子们看个究竟。原来第一组摸到红球必然的,肯定能,100﹪的把握;第二组是不可能的,机会是0;而第三组摸到红球是有机会的,有可能的,不确定的。我会将这些结论词醒目地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是不想照本宣科讲定义,而是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表述,逼近定义。接着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定义,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我们都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生了解了三个事件概念的基础上,我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是红球”这个事件会属于不同的事件呢?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对于同一事件,条件不同时事件的类型可能不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概念中“在一定条件下”的理解.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合作游戏,体会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三个小游戏,帮助学生去体会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方法。第一个游戏来自足球场。足球比赛时,裁判通常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双方比赛场地,比如,若国徽朝上甲对先攻西场地。甲队先攻西场地有可能吗?可能性有多大?司空见惯的现象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会引起学生极大的热情,让学生模拟选场地,动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