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边塞军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个人、民族、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音符,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咏史怀古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之中。羁旅乡思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他乡,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咏物抒怀咏物抒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物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社会写真讽喻诗就是诗人有意识地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之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其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人生感慨一切的喧哗都会散落成尘,所有的容颜都会很快老去,而我们的生命,亦如朝露昙花般短暂,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遐想、去挥霍。所以,古往今来不乏才智卓绝之士,昂首问天,放下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专注于永恒的探索。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慨。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赏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诗的颔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写天气之寒的。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思考】这首诗的颔联是如何写春寒之景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单音字山暝(mínɡ)前浦(pǔ)汗漫(màn)侍御(yù)青黛(dài)金阙(què)沓嶂(zhànɡ)多音字将塞期斗诘二、字形辨认三、词语释义①云锦张:像云锦一样铺展开来。云锦,如锦绣一般的云霞。②遥寄:远寄。③流雪山:比喻长江卷起的白浪翻滚,堆叠汹涌如雪山。④苍苔没:被青苔掩盖。⑤南斗: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共有六星。⑥青黛:青黑色。⑦九垓:九天之外。⑧琴心三叠:道教气功修炼法,这里指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气静的境界。四、名句默写①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②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③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