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抽样课题4.1抽样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2、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调查问题提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做一做”及“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抽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抽样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基本要求,并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柚样方案。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本节中的“合作学习”情景比较复杂,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策略及教具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课题:4.1抽样普查抽样屏幕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分层次处理、呈现具体课内练习)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开心一刻: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火柴可以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的说:“我每根都试过啦。(二)讲授新知,提出概念两种调查方式:普查与抽样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以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抽样调查,轻松自然的引出课题-----抽样,而且能体会到当普查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的时候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设计意思:1.让学1.小试牛刀下列调查宜采用普查方式还是抽样调查方式?A、一锅水饺的味道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C、我国的人口数量D、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E、“非典”期间,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每天的病情。2.想一想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调查方法:⑴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⑵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⑶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3.做一做(1)、某机构要调查一手机生产厂家的手机质量,是否需要把该厂生产的手机进行检测?(2)、要了解初中生有多少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有没有必要对你校初中各年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有没有必要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如需要用抽样的方法,请设计一个抽样方案。4.议一议中央电视台需要在我市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1)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2)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答(1)中央电视台在调查时不可能问到每一个看电视的人。生学会选择两种调查方式:2.通过上述几个问题提炼出”不可能,不方便,不必要,”从而便于抽样概念的形成.)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产生疑问怎样开展抽样?承上启下,从抽样的必要性过度到怎样的抽样?\(2)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3)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情况相距甚远。(4)抽样调查选取的对象应具有代表性5.通过练习,掌握新知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时,我们采取了第三种方法:在全国①按东、西、南、北、中分片,②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③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15000人进行视力测试。考察对象是什么?在抽样调查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学生每个学生的视力情况,组成了这个考察的对象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这15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