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庄周买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巧妙、合理的想象中蕴涵的道理。2、品读课文,感受寓言式杂文的特点。3、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对课本进行剧本改写。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教学难点: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找到《庄子》中有关庄周梦蝶、濠梁观鱼、望洋兴叹、涸辙之鲋、鼓盆而歌等典故的原文,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了解其寓意。学生:查阅工具书,弄清课文中一些典故的寓意。(书笔资料草稿纸)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幻灯片:天下熙熙,皆为______来;天下攘攘,皆为______往(生填)。“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海经商的潮流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上至大小官员,下至普通百姓,还有那些潜心研究的文人学者,也都卷进了这股潮流中。曾经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跨过时空的隧道也来凑热闹了;在庄周《秋水》里的海神若大人也为谋利卖起海水来了;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我们现在一起到刘征的故事新编《庄周买水》里来瞧瞧吧![出示课题《庄周买水》]二、作者介绍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寓言诗—《三戒》、《老虎耻告示》、《移山逸事》等;杂文—《庄周买水》、《复印的运用》、《庄周与鲫鱼》等;刘国正着力最多的还是语文教育,有大量论文。三、分析课文1.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的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幻灯片)2.正音3.现在就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大声的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的有两点:①注意揣测角色。②文中有很多的典故,在阅读的过程中争取将他们找出来,并且作一下积累。③概括课文内容在阅读时候明确:庄周:彷徨,无奈,不解;办事人员:世故,圆滑;叙述部分:调侃。4.学生简述课文内容5.提问:文章一开头,现代的庄周在干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文中第一段的“潮流”是什么意思?6.分析庄周买水的过程(重点)(1)提问:庄周买水的过程就像画了一个圈,你能以图例的方式表示出来吗?明确:从东海出发,最终又回到东海,不但中间做了很多无用功,而且浪费了时间,浪费了体力,浪费了精力,甚至还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这一切都是东海造成的。(2)东海水标价为1元/吨,庄周买100吨水,为什么用了4700元钱,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算一算,想一想)1.好处费每吨2元,买水时打9折每吨45元,计每吨47元,故100吨用去4700元。2.根本原因在于卖水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层层盘剥。明确后,提问:在课文中,卖方有三个人物出场,分别是办事员、女秘书和吴主任,但他们都是1小虾米,其幕后之人是谁?海神若大人。(3)海神若的形象代表了社会上哪一类人物?作者对这类人物抱的是什么态度?明确:海神若的形象代表了当时一些下海经商的官员,是商品流通领域中那些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官倒”。作者对他们抱以讽刺和抨击的态度。(板书:海神若——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官倒”)(4)作品中涸辙之鲋的形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明确:涸辙之象征着那些艰难、忧虑和抱着期望的老百姓。(5)生齐读末段这是渴望,也是大声的呼吁,庄周敲桶而歌,他渴望什么、他呼吁什么?明确:呼吁社会风气好转、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庄周开始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后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一气之下弃文从商。在买水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以权谋私的种种弊端,体察到百姓的疾苦,终于敲桶而歌,为百姓大声疾呼。作者借这个形象,号召有良知的作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干预生活,指摘时弊,为民请命)6.那么现在大家能否对本文的主题(寓意)作一个归纳呢?本篇寓言式的杂文以故事新编的方式以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既讽刺了当时商品流通领域中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也表现了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四.以“八荣八耻”对文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出示“八荣八耻”幻灯片)五、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将《庄周买水》改编成讽刺小品,由学生扮演,在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