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且买履者[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蚌蛤(ɡé)2.钻燧取火(suì)3.曩将罪之(nǎnɡ)4.决渎(dú)5.释其耒(lěi)6.啜之(chuò)7.得麂(ní)8.鲧(gǔn)二、通假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破旧、破损3.而民说之,使王天下通悦,喜欢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5.其子所以反者通返,返回6.而自知其益富同智,以……为聪明三、古今异义1.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句,表因果关系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倍其所以嫁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胜2.作3.期4.意5.见6.而7.为8.以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夜: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1)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统治(2)曩将罪之罪:治罪(3)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以女嫁人(4)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怪罪(5)天雨,墙坏雨:下雨(6)民多疾病疾病:生病(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娱其意娱:使……欢乐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其家甚智其子智:以……为智(2)而自知其益富知:以……为聪明(3)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美:认为……美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也”表判断)2.举烛,非书意也(“也”表判断)3.举烛者,尚明也(“……者,……也”表判断)4.胡,兄弟之国也(“也”表判断)5.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王大说,国以治(“以”后省略代词“之”)2.倍其所以嫁(“倍”后省略介词“于”)3.而置之其坐(“之”后省略介词“于”)4.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令”后省略代词“之”)(三)被动句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为”表被动)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表被动)3.乐羊以有功见疑(“见”表被动)4.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表被动)5.为人妇而出,常也(“出”为语意上的被动,“被休弃”)(四)状语后置句1.何不试之以足(“以足”作状语,后置)2.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于殷、周之世”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1.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自”作“罪”的宾语,前置)2.宁信度,不自信也(“自”作“信”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3)…………(4)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评析]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这句话告诉施政者,政治措施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要泥古于过去圣明的但不适合今天的做法,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因时制宜。2.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评析]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啊。这句话概括说明了“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批评了“今人”对先王的言论穿凿附会、曲解其本意以及教条主义的愚蠢行为。3.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评析]她(这个女子)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现在担任官职的臣子都是这类人物。卫人嫁女这个寓言刻画了卫人不惜葬送女儿幸福来追逐财利的可鄙嘴脸,实际是批判当时的官员不顾惜君王和国家利益,贪赃枉法,追求财利,而自以为高明的自私卑劣行径。[问题1]选文1文中“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阐明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唐可笑。[问题2]选文2中“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明确]讽刺了只重先王之政而不顾眼前现实的偏执和愚蠢。[问题3]选文3,“卫人嫁其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明确]对那些不顾羞耻、不择手段追财逐利却又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问题4]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