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学目标】1、了解汉语中出现的错别字的原因。2、掌握避免错别字的几种常用方法。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难点】掌握避免错别字的几种常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汉语不错,一天,他没有带翻译就一个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宾馆,对翻译说:“你们中国人真有自信。”翻译问:“怎么了?”他说:“我每走过几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些大牌牌,上面写着:中国很行,中国商业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人民很行。”2、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3.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4、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子的帖子让仆人去准备。可是仆人只买回来一只鸡。他很生气地说:“还有一只鸡呢?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仆人说:“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5、张含韵有一次来到南京举行她的新碟签售会,其间一男崇拜者请她写下他的家乡安徽的字样,张含韵沉思良久却写不出那个安徽的徽字,最后无奈的写下了“安微”俩字匆匆离去,大出洋相。二、为什么会写错别字?①因偏旁同化造成错误。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有些常出现偏旁位置的颠倒而形成错字。如把“跋涉”的“涉”字写成“足”字旁等。这类错字多出现在书写中,而在汉字软件库中没有此类字符,不易命题,这类错别字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②因形旁混淆造成错误。如把“树梢”、“寒暄”、“呕心沥血”写成“树稍”、“寒喧”、“沤心沥血”等。③因声旁混淆造成错误。如把“修葺”、“即使”、“针灸”写成“修茸”、“既使”、“针炙”等。④因音义相近造成错误。如把“贡献”、“省察”、“鸠占鹊巢”写成“供献”、“醒察”、“鸠占雀巢”等。⑤因音、形、义关系错杂而造成错误。如“溶解、溶化”与“熔解、熔化”很容易混用。“溶”和“熔”都有液体化为固体之意,但是前者指固体溶于水或其他液体,后者指固体被加热化为液体。⑥因简化不规范造成错误。如把“篮球”写成“兰球”,把“罐头”写成“缶头”,把“烟酒糖茶”写成“烟九糖茶”等。三、怎样消灭错别字。所有错别字当中,形似字和同音字的错误率最高,那我们消灭错别字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清字形、弄清词义。措施一,认清字形: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如“精品装潢”写成“精品装璜”,“排档”写成“排挡”,“菠萝包”写成“波萝包”,“高粱”写成“高梁”,“垃圾”写成“拉圾”,“欢度春节”写成“欢渡春节”。措施二,字义探源:例1.世外桃园、再接再历、针贬时弊、名列前矛。其中“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著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例2.“再接再励”,来源于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个常见行为:为了使自己的斗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斗鸡的嘴喙,使它锋利;应为“砺”,现写作“厉”,不能误作“历”或“励”。“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例3.“名列前矛”,古时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士兵皆持茅草,遇到敌人或敌情有变化就举起茅草作信号告诉后面的部队;应为“茅”,不能误作“矛”。措施三,学点常识例1.2007年4月19日播出的《艺术人生》,是一档特别节目,谈的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下半场请出的嘉宾,是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研究员。当毛新宇坐定以后,朱军深情地说:“在这里,首先对家父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朱军大概忘记了“加大舍小令外人”的常识,开口出错。例2、折扇图片。前几天,我上一届的一个学生给我寄来一把折扇。例3、三八图片。下面是某地的庆祝节日的图片。例4、缨斯再生!错字因为没文化而产生。所以,学点常识,懂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