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课题咏物言志诗(二)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参考教参网络教案授课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教学二次备课设计一、知识点回顾二、鉴赏示例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3/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三、方法归纳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生回顾所学知识讨论、点拨教学过程教学二次备课设计猜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罗隐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对比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四、当堂演练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趣味活动,学生自由表达“形似”与“神似”生赏析这两首诗的不同讨论、点拨课外作业整理所讲知识点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