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生活实际入手,收集一些数据引入近似数的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教学难点带单位的取值或近似数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1)我班有__名学生,__名男生,__名女生;(2)我班教室约为__平方米;(3)我的体重约为__千克,我的身高约为__;(4)中国大约有__亿人口;(5)一天有__小时,一小时有__分,一分有__秒。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那些数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自主学习、得出结论问题1: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5页内容,教师指出:①513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实际人数?②约有五百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实际人数?学生回答:513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参会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在了解近似数的概念15分钟人数,约有五百人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参会人数。师:这里513是准确数,而五百这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它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问题2:你还能举出准确数与近似数来吗?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近似数?题3:教科书上的约500人参会,与准确数513人参会的误差是多少?学生回答:13.问题4: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误差。设计说明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是因为精确度的问题。师: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513精确到个位,而这里的500是精确到百位。2、尝试解决问题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精确到__位);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__位);3.14(精确到__或叫做精确到__位);3.142(精确到__位或叫做精确到__位)。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练习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0356(精确到万分位);(2)61.235(精确到个位);(3)1.8935(精确到0.001);(4)0.0571(精确到0.1)。练习2: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情况用到近似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如:我国人口数时刻在变化,无法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不需要得到准确数。学生感受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即指出精确度。15分钟10分钟5分钟(1)0.0239(精确到0.001);(2)414.45(精确到个位);(3)0.0571(精确到千分位);(4)23.45(精确到个位);(5)23.45(精确到0.1)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通过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本节主要学习近似数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2)注意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6题。2、课本第51页复习题1第6题。板书教学后记: